您的位置:首页 >图片 > 正文

“素质革命”催生战场多面手

来源:解放军报 时间:2018-08-07 15:20:39

“素质革命”催生战场多面手

周晓松带领侦察小组开展战场侦察课目训练。曾浩云摄

滇南密林,山高谷深。盛夏,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七营一场边境封控演练悄然打响。薄雾笼罩中一支特战小分队从全地形巡逻车上鱼贯跃下,向数公里开外“敌”隐匿洞穴全速开进。

“距离下车点900米处,发现不法分子欲从隐蔽通道潜入。”导调组通报最新情况。

“行动!”眼见特战小分队来不及回撤,不法分子就要从眼皮底下溜走,指挥员一声令下,由留守驾驶员、炊事员、卫生员组成的战斗分队迅速集结,悄然潜入密林,直插潜伏通道,打了不法分子一个措手不及。

导调此次演练的七营营长王晓华介绍说,这已不是头一回保障人员执行尖刀任务,虽是替补上阵,但同样发挥了主力作用。

王晓华介绍说,长期以来,边防官兵思维大都停留在“一人一专业,一岗一任务”阶段。部队改革转型后,上级要求边防部队由执勤分队向作战部队转变。面对新体制新任务,如果官兵专业素质不从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的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复合型转变升级,就难以保证完成日益复杂多变的任务。

“必须来一场‘素质革命’!”着眼改革转型,该旅结合新下发的《陆军军事训练大纲》,坚持按战斗力标准为官兵制订素质转型路线图,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,积极探索一专多能的训练模式。他们通过跨专业集训、跨岗位练兵、跨地域演练,组织业务“大拿”互教理论、互授绝技、互享经验,促使专业技能骨干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第二专业技能,确保重点战位至少有两人胜任,各个岗位皆有替补队员。

入伍13年,已考取二级厨师证、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士官”的十连四级军士长李绪欢一直都是战友眼中的“金牌炊事员”。去年,随着岗位编制的变动,身为炊事员的李绪欢兼任了驾驶员的职务。一岗双责的他,除了日常保障连队官兵一日三餐,还要在课余时间加紧进行驾驶、边防勤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。

“各型火器操作手同训同考、瞄准手练习炮班长指挥程序、驾驶员训练无线电台架设沟通……”在十连训练场上,该连官兵复合型训练考核精彩纷呈。李绪欢操作规范严谨,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考核。

“部队从过去的‘守摊子’转变成如今的‘瞄靶子’,对每名官兵而言,‘一招鲜、吃遍天’早已成了过去式,现在则必须‘门门通’‘招招硬’。”在场负责组训的连长袁旭介绍道。

独木不挡风,单兵难排阵。翻阅该旅《一专多能骨干人才培养方案》,记者眼前一亮:为实现骨干人才多岗贯通、上下联通,他们在抓好9类专业课目集训的同时,选送优秀干部骨干到合成旅跟训;旅队组建不到1年,65%以上的士官骨干均掌握2型以上专业装备的操作使用,一批“多面手”脱颖而出,部队战斗力建设驶入快车道。

做好从“塑形”到“强能”的下篇文章

“木桶定律”告诉我们: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,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,也可称为“短板效应”。当前,我军已经完成结构重组、体系重构,战斗力链条上各个枢纽的关联性、耦合性更强,任何一个弱项都可能导致战场失败。

转型发展迫切呼唤高素质的复合型尖兵。士兵作为未来战争的主体,过去“学习一阵子”可能就够用了,现在则要“学习一辈子”;过去可以“一招鲜、吃遍天”,现在则必须“门门通”“招招硬”。

当前,体制重组作为改革强军的“上篇文章”已经基本完成。如何做好从“塑形”到“强能”转变的“下篇文章”,是下一步面临的主要挑战。唯有强化“一觉醒来就怕落伍”的紧迫感,不断探索和检验新的战法训法,推动部队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融入合成”转变,努力补齐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弱项,方能锻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“刀尖铁拳”,赢得明天的战争。(陈典宏)

猜您喜欢

相关阅读